出圈就好!盘点2024年国内AI大模型产品的那些破圈姿势

dongfanglv2024-12-30 10:17:19TechWeb.com.cn

经历了拼算力+财力+人力“大炼”大模型的岁月后,对大模型,从企业到投资人普遍变得务实起来。

如果说大模型就像是一群藏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大神”,天天闷头搞研究,算法厉害得飞起,但是技术再牛,也得让用户爱用,才算是真本事。

“让自己的产品‘破圈’,抢先成为现象级AI应用”,是2024年来国内诸多大模型企业琢磨最多的事情。

回头看,2024年确实也有一些大模型应用的高光/破圈时刻,让大模型的影响力不再只局限于科技极客圈。

当然,每家破圈的姿态各异,这些有的是凭借主动运营,有些可能是歪打正着,也有的是被迫出圈……

一、Kimi靠长文本“特长”异军突起,创始人与前投资人的纠葛闹上法庭

今年3月,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因为宕机而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事件起因:今年3月月之暗面宣布Kimi启动“200万字”无损上下文内测,成为当时国内市场上支持最大输入文本的大模型应用,吸引了诸多体验者,Kimi访问量的激增让这家公司的网络一度陷入瘫痪。Kimi因为宕机而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20万字版本的Kimi可实现对白皮书、研报等的摘要总结;Kimi升级至200万超长文本输入,意味着一次可读完3本红楼梦长度的内容。这对小说和阅读App领域会有彻底的颠覆。

月之暗面从3月20日观测到流量异常增高后,进行了5次扩容工作,以保障付费用户的调用稳定。

Kimi的火爆也影响了资本市场,Kimi概念股持续上涨,多家上市公司发声。

除了产品出圈外,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与投资人们之间的恩怨纠葛也闹出大动静。

11月,杨植麟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循环智能时期的投资人在香港提起仲裁,涉及的投资人包括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等5家投资方。

据暗涌Waves报道,此次仲裁申请可能缘起于,在尚未拿到来自循环智能的这5家投资方的同意豁免书之前,杨植麟和张宇韬等人就已启动融资并创立月之暗面。月之暗面被认为是循环智能孵化出来的项目,应算作循环智能公司的资产,因此投资人要求多获得一些月之暗面的股份作为补偿。

同时,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连续的发声中将矛头指向了金沙江创投前主管合伙人、现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张予彤,认为张予彤在金沙江创投任职期间,就加入了月之暗面并获得了大量股份,且未向金沙江创投和其他投资人披露这一利益冲突,违反了受托责任。

事件思考:

在“百模大战”中,Kimi专注在一个“特长”上做深,解决一个刚性需求,不失为一种突破重围异军突起的有效打法。

月之暗面的这一仲裁纠纷最终会如何落幕尚未可知,不过这一投资人与所投项目及投资人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绑定与分歧的案例必将成为科创企业人员要学习和研究的经典案例。

二、番茄小说“按头”作家签补充协议,被疑把作家文档喂给豆包训练

事件起因,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小说平台要求签约作者签署补充协议,同意将自己作品内容及相关信息全部用于平台AI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引发了网文作家圈的大地震,他们担心自己的作品被AI复制,导致许多作者表示只能断更转行。

同期,有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指出,金山旗下的WPS Office办公软件疑似将用户文档共享给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I进行训练,尤其是番茄小说平台的签约作者,他们表示本地编写的未发布书籍更新内容被豆包AI引用,令他们担心数据泄露。

这一波信息泄露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持续发酵,随后字节跳动和WPS都发表声明予以否认使用WPS文档进行AI训练,从未使用过任何WPS用户未公开的私人数据进行训练。

最终番茄小说平台要求作者签署的补充协议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事件思考:

AIGC以劈天盖的之势席卷而来,这一事件反映了公众对AI应用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担忧,以及对个人数据安全和创作者权益的重视。那么大风过境时,人类创作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意、版权和利益?

三、360 AI绘图被原作者质疑抄袭,360儿童手表智能回答捅娄子

事件起因,360创始人周鸿祎在今年6月的360 AI新品发布会上进行产品“局部重绘”功能演示时,让后台工作人员调用了一张女性古装写真图片,并以“性感”为提示词,框选了图中女性的胸部让AI进行重绘。

没过几天,AIGC创作者DynamicWang在X上发文,吐槽360的AI发布会盗用了他通过AI绘图模型生成的原图,并在发布会上进行产品“局部重绘”功能演示。

创作者DynamicWang的作品(左)360演示图(右)

DynamicWang要求360对此侵权行为致歉并赔偿1元钱,他强调自己要的是承认错误的态度。

360方面的态度则是:360并没有盗用原图,而是在该创作者的原图上生成的图片。360第一时间联系这位创作者进行了道歉。360方面试图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对方提出的10倍价格购买模型的要求超出了合理范畴。愿意诉诸法律,在法庭上公开讨论版权问题。

目前该争议尚未解决,双方均表示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版权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8月,有网友发视频披露使用360智能儿童手表提问“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时,得到的答案让她觉得“毁三观”。

该网友的女儿使用“语音问答”功能向手表提问“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手表给出的答案把她和家里人都“吓到了”。手表语音和文字回到:“因为中国人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小眉毛、大脸,从外表上显得脑袋在所有人种里最大。”其中还有“什么四大发明,你看见了吗?历史是可以捏造的。而现在的手机、电脑、高楼大厦、公路等等,所有高科技都是西方人发明的”等表述。语音回答:“以下内容来自360搜索……”

该网友表示,手表给出的答案把她和家里人都“吓到了”。

“360儿童手表智能回答毁三观”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随后,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长文与视频道歉,根据周鸿祎的介绍,出现问题的这款手表是2022年5月份的一个旧版本,其中没有装入360的大模型。

虽然出问题的产品和大模型无关,不过周鸿祎还是“未雨绸缪”的跟公众科普了一下大模型的幻觉问题:人工智能存在一个全世界公认的难题就是它会产生幻觉,也就是它有的时候会胡说八道,这是大模型本身固有的特性。

360自己努力试图通过与搜索的内容做对比来减少幻觉、做好知识对齐。同时,也呼吁用户大家发现不合适的回答时就向360举报,每个被验证的问题都是帮改善产品,用户将收到大礼包。

事件思考:

AI绘图整个事件的核心是AI生成图片的版权归属问题,目前法律界对此仍有争议,这一部分技术发展似乎跑在了法律法规前面。

智能问答事件中,由于大模型天然具备“幻觉”的“隐性”缺陷,那么一旦大模型产品要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生产中时,如果确保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是需要认真审视和研究的。

四、可灵墙内开花墙外先香,打时间差跑赢Sora

今年6月,快手发布了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和2月就放出的Open AI Sora只是“期货”不同,可灵不是预发布、不是纯 Demo 合集,而是直接开放测试的产品级应用,人人都能申请。

可灵支持生成最长 2 分钟、30fps 的 1080P 视频,一时之间,从科技圈大佬到普通用户到都在求内测,许多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生成的动图或视频,引发了热烈讨论,也引发了硅谷科技创投圈的热议。

美国技术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甚至在其官方网站刊文指出,来自中国的新型“文生视频”人工智能模型“令人兴奋”,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快手发布的这款产品,在行业里具有意义——这是全球首款可供公众测试的文生视频大模型产品。

海外专业人士认可可灵在大幅度运动的合理性、物理世界特性的高度模拟能力,以及强大的概念组合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的优势。

快手在海外依靠投流营销,迅速开启收费模式,吸引用户,虽然成本较高,但确实为可灵带来了正向的流量增长。

据报道,可灵AI网页版9月访问量达1765万,位列全球访问量第35,登上AI出海月访问量榜首。

事件思考:

抢在Sora开放之前、在海外依靠投流营销、产品本身过硬等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可灵在海外市场迅速走红,成为中国AI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展示。

总结:“出圈”意味着更多关注、更多品牌曝光、更多流量。在流量为王、卖量巨贵的当下,成功出圈是产品获客、企业获益的有效途径甚至捷径。大模型时代,企业对C端超级应用的追求,将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破圈”试探中探寻出成长路径。期待2025年,有更多的破圈层的大模型应用出现。

 

库克:苹果将在生成式AI领域追加投资

IT之家9月29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日前苹果CEO库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在英国雇佣更多员工从事人工智能(AI)工作。库克重申,苹果正在积极研究生成AI技术,并表示苹果在英国和AI的投资预计将会增...

丰田研究所与波士顿动力合作,推进机器人大规模行为模型等研究

10月17日消息,波士顿动力与丰田研究所(注:简称TRI)当地时间16日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领域展开合作。此次合作将结合TRI的大规模行为模型与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旨在加速通用人形机器...

微软AI研究人员意外暴露大量内部数据,因云存储链接配置错误

9月19日消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最新研究显示,微软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意外在软件开发平台GitHub上暴露了大量私人数据。有超过3万条微软员工通过Teams沟通的内部消息遭泄露。微软在收到警告后迅速删除了曝光数...

智谱AI首席执行官张鹏:国产AI未来路在何方?

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横空出世;2024年春节期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再次丢下一记重磅炸弹,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毋庸置疑,AI技术在短短的几年内经历了突破式...

必应翻开新篇章,微软邀测AI摘要功能:要颠覆搜索体验

7月25日消息,微软必应官方博客昨日(7月24日)更新博文,表示已邀请部分必应(Bing)用户,在搜索结果中测试AI摘要功能。微软表示该功能结合搜索结果页面、生成式AI、大型语言模型(LLMs),通过生成式搜索动态响应...

上一篇:挑战高通、紫光展锐,消息称恒玄科技正研发 AI 眼镜芯片
下一篇:华为悬赏300万求解难题 网友:现在学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