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市值蒸发4300亿美元! 黄仁勋疯狂减持,英伟达神话碎了?

在经历了短暂的全球市值第一后,英伟达的超高市值开始回落,三天内市值总计蒸发43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带头抛售公司股票的举动,牵动着投资者们的信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日披露信息显示,自6月13日至今,黄仁勋已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超60万股,套现总金额近793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亿元。具体来看,黄仁勋在当地时间6月13日、6月14日、6月17日、6月18日、6月20日分别出售了12万股英伟达的股票,此外还有12万股待出售中。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直言,“英伟达市值能否继续,就看Scaling Law(规模法则)有没有效果,如果Scaling Law无效了,它的股价就会跌得一塌糊涂。”朱啸虎预计,“到今年底,如果OpenAI发布GPT-5.0未及预期,英伟达就完蛋了。”

此外,近些天市场上逐渐出现两派声音。一派认为,英伟达算力过剩正逐步成为行业共鸣。另一派认为,AMD、英特尔及一些初创型GPU厂商加入竞争,以及微软、谷歌等英伟达大客户着手自研产品“平替”,它们都在为围剿英伟达做着准备。

只在“全球第一股”宝座上坐了一天

截至美东时间6月24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报118.11美元/股,市值2.91万亿美元,较此前3.34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第一时,已跌去4300亿美元。

有媒体统计称,英伟达只在“全球第一股”宝座上坐了一天,就“跌落神坛”了。

不过,对于一家季度营收刚达到260亿美元的芯片公司而言,这样的表现,属实疯狂。

要知道,如果按英伟达最新的1股拆10股政策折算,在2022年10月,英伟达的股价还是11.0美元每股左右,进入2023年,英伟达股价便开始持续攀升,股价也从最初约15.0美元/股,涨到50.0美元附近;而进入2024年,英伟达股价再次狂飙,从年初的50.0美元/股,半年间涨到如今的118.11美元/股。

过去一年半时间内,英伟达总市值翻了10倍。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至2014年,英伟达从当初约0.25美元/股攀升至今,10年间股价翻了近500倍。

据新浪科技统计,在由苹果、谷歌-A/谷歌-C、Meta、英伟达、特斯拉、亚马逊和微软组成的美国“科技七巨头”中,最近一次的年度财报各家营收分别为3832.85亿美元、3071.57亿美元、1349.02亿美元、609.22亿美元、967.73亿美元、5747.85亿美元、2119.15亿美元,市盈率分别为31.69倍、26.94/27.03倍、27.43倍、73.09倍、42.88倍、52.22倍和38.79倍。

这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在“七巨头”中,英伟达年度营收最小,但市盈率却最高。

超高的市盈率背后,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于公司发展的高度预期,但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可能存在被高估的成分。

近期,多位知名行业评论人士先后发文质疑,直言“英伟达近3万亿美元的市值存在泡沫”。

其中,业界提出的一个简单逻辑是:“1999年,产业界无比确定地认为互联网会席卷世界,于是狂买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股票,结果思科到现在还没有达到曾经的最高点。”而英特尔作为PC时代的卖铲人,但它的长期价值“也没有得以持续”。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中欧资本董事长、人工智能专家张俊指出,“截至2024年2月,因为ChatGPT发布带来的影响,美国股市只要关于AI的股票都涨疯了,英伟达涨了5倍、Supermicro涨了7.7倍、ARM涨了3倍、AMD涨了1.2倍,英特尔涨了58%、微软涨了1倍,美国股市让一大批富豪和公司猛增了几万亿美元的财富,这些疯涨的股票里,有大量不正经的泡沫!”

在张俊看来,近两年英伟达等AI相关科技巨头的市值暴涨,与美国担心制造业被超越,因此举国之力投入AI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是想用AI工厂和AI机器人(9.560, -0.43, -4.30%),把核心关键产业留在国内。”  

“显卡?可能已经瘀了”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行行AI智能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同样直言,英伟达接近3万亿美元的市值“泡沫严重啊”。

李明顺结合自身经历说道:“过去半年多时间里,我在各地出差,每当遇到做算力方面的朋友,都在问在我身边有没有朋友需要卡,需要算力,这给我的感觉是今天市场上算力已经瘀了,也就是说积压了很多卡,所以发挥不了它的巨大的价值。”

在他看来,由于国内的很多的大模型公司,都是用开源模型进行微调,不像OpenAI那样从零开始训练,所以它需要大量的算力,而国内都是在像Llama 2一样的开源模型上做微调,所以它用的算力,跟OpenAI远远不在一个量级。此外,由于国内大多数的应用场景都在探索中,此时如果算力投资过大,就会导致ROI算不过来,而这也会导致一些算力的需求减少。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的影子公司成为英伟达的代理商,各种压货,不排除这个中间有一些影子公司是英伟达控制的,所以说英伟达在整个市场上控价。所以我认为,在应用没有广泛地推广开来的时候,英伟达的高股价是有巨大风险的”李明顺表示。

在国内,与去年各家企业哄抢显卡不同的是,今年伴随阿里云、字节跳动、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模型厂商先后开启“价格战”模式,越来越多AI应用厂商用于模型训练的成本也随之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意味着用于算力的成本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一些云厂商也开始做起了收集市场上闲置显卡的生意。近日,有着“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称号的优刻得(10.000, -0.47, -4.49%)发起“寻找算力合伙人”计划,通过收集市场上闲置的算力资源,用于组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让算力资源发挥真正价值。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优刻得方面人士表示,“我们收集的卡主要是A100/800,H100/800,4090,主要是nv系。”对于能否收集到想要的卡这一问题,该人士坦言:“卡还是有的,就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之前做训练、数字化转型闲置下来的卡,现在都可能被收集上来”。

遭国内外多面围攻

作为AI时代的卖铲人,当前英伟达独一档的GPU显卡性能和产品能力,是其得以备受追捧的关键。但快速增长的同时,英伟达面临的挑战也正在急剧攀升。

投资者的高期望和潜在的市场饱和风险外,来自AMD、英特尔等强劲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微软、谷歌等大客户的密谋叛离,正在成为现实问题。

近期召开的202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AMD和英特尔先后公布了一系列对标英伟达产品的显卡,直接向英伟达开战。

其中,AMD公布了包括新一代CPU和数据中心服务器AI芯片,据AMD CEO苏姿丰介绍,其最新发布的AI芯片Instinct MI325X,计算性能是英伟达H200(H200是上一代架构Hopper性能最强的产品,性能是H100的2倍)的1.3倍,计划于2024年四季度上市。在迭代节奏上,AMD也提出了“一年一迭代”的速度,与对手保持同频。

随后,英特尔也祭出了价格武器,在宣布推出下一代服务器CPU至强6的同时,英特尔透露其Gaudi 3 AI芯片的价格将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这是英特尔今年4月推出的最新一代AI芯片,计划今年第三季度大范围上市。按照官方的定位,这款芯片性能是英伟达H100的1.5倍,已与H200大致相当。

在国内市场,由于美禁令导致的英伟达“中国版特供芯片”性能缩水,这让目前在HBM 技术和CPO 技术方面更具优势的华为,在GPU硬件性能和软件生态上有了快速逼近的机会。与此同时,大量的国产GPU厂商崛起,也正在蚕食着本属于英伟达的市场,英伟达的市场拓展,并未匹配上其出色的产品性能。

此外,不满英伟达AI芯片价格高昂,Meta、谷歌、微软等英伟达大客户纷纷推出“替代”芯片,同时联合成立Ultra Accelerator Link超级加速链路联盟(UALink),挑战英伟达NVLink统治地位。

重重问题下,英伟达的超高市值神话,还能持续多久?(周文猛)

国家大模型标准测试首批通过名单公布:含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

12月23日消息,综合腾讯云、阿里云官方公众号,在12月22日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委会全体会议期间,国内首个官方“大模型标准符合性评测”结果公布,腾讯混元大模型、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成为首...

TechWeb微晚报:AI进入人人皆可用时代,黄仁勋公布英伟达产品路线图

今日要闻一览:三大操作系统全面集成AI进入人人皆可用时代黄仁勋公布英伟达路线图:Rubin将作为Blackwell的下一代平台特斯拉新款Model3高性能版开售:3.1秒加速,33.59万元起64.4亿元!财政部下达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

联想刘军:部署统一的AI OS和应用生态,创新AI终端融合体验

1月9日,在2024年科技界的首场盛事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集团集中展示了10余款AIPC产品,以及40多款酷炫的智能终端。展会现场,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首次公布了“一体多...

浪潮云发布海若大模型业务战略 首批覆盖6大行业 落地100个城市

4月2日消息从2022年11月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依托大模型技术的生成式AI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大模型技术和能力的升级迭代,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得到更多企业关注,2024年更是被誉为大模型应用落地元年。今天...

关乎AI生死的诉讼!纽约时报要求OpenAI销毁其“盗用”的最重要训练数据

在OpenAI开发者日上,SamAltman曾宣布推出版权盾计划:当用户无意间因AI生成内容发生侵权被要求法律索赔时,OpenAI将为客户辩护并报销全额费用。当时此言一出,获得现场阵阵掌声。谁曾想11月打出的子弹,兜兜转转,...

上一篇:人工智能已被美国汽车经销商用于车辆初步检测 30到45秒就能出报告
下一篇:AI统治人类,需要分几步走?